INTEL的下一代ATOM將會因為圖形驅動問題延後發布,某討論區的回應出現了認為ATOM這類省電CPU遲早會失敗的論點...
我不知道這個世界為什麼會越來越浪費資源,電腦有了能源之星有了80PLUS終於可以稍微節省一點,顯示卡卻搶著把需要插電這項惡舉下放到中階卡,省電款CPU還要被人用歧視的眼光看待
我也不認為ATOM的效能有差到需要被唾棄的程度--拿掉OOOE確實對ATOM的效能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(根據軟體不同,有些甚至可以在有OOOE的P3跑贏ATOM),但是不代表ATOM有糟糕到不可用。事實上我認為,ATOM的耗電量相對於他的表現,算是良好的,畢竟有些場合可能用了10年都不需要比ATOM更高效能的設備--即使這些設備可以更有效率的運作。
舉個實例,SANDY BRIDGE已經在特定場合展現出比ATOM更好的效能功耗比,但是你不會想把一顆65W,好吧,省電版35W的CPU裝進你的手機然後期待他可以玩一些大作--我沒有在玩這些,沒辦法舉例。別鬧了!把35W熱源放在褲袋裡面是打算烤鳥蛋還是烤香腸?廠商也不會把SANDY BRIDGE裝在電梯裡的螢幕或者什麼大眾運輸的螢幕--那是切切實實的浪費!聽說香港的地鐵有個偶爾會重開機的車輛資訊看板,被拍到重開時出現的CPU是什麼?是486啊!但是你會看不起這些看板嗎?
好好思考一下,有些看起來效能和垃圾一樣的配置,廠商願意花大錢去研發它、改進它、維護它的理由,因為效率比效能重要多了,適才適所還要再更重要一些;那些效能被你視為低落的設備所影響與控制的物件和層面,可能遠比你想像的重要得多。
XXX
不過如果是一台用1000顆486拼起來的大型主機,我大概還是會傾向於換掉吧。這是規模問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